|
砚田砺一剑 闭关十年功时间:2017-05-10 砚田砺一剑 闭关十年功 —记“寄月堂”主人文珈先生
一进“寄月堂”即闻翰墨之香。正堂挂有一联先生的楷书作品,笔力苍劲,力透纸背;右侧附挂一幅其弟子赵渝赠师的获奖作品“饮水思源”;左侧附挂的是其辅导的十龄女童杨安琪的楷书作品,其风格与师相似,功力已相当深厚,俨然大家也。右壁悬有文珈先生的老师、著名书画家漆光先生的、被中国文史馆作为珍品收藏的《红松八哥图》手迹;左壁是文珈先生的另一行书作品;堂中一盆硕大的盆景,盆中植物苍翠葱绿,枝繁叶茂,正显示出文珈先生书法艺术强盛的生命力。 据文珈先生说,“寄月堂”取自李白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从中蕴含几分对故乡的“乡思”。文先生1954年生于蜀南江安,该地以“竹海”著称,故文先生一生也常有为人称道的“竹韵”——虚心有节,挺拔向上,韧而不折。文珈为人忠厚热忱,与人为善,朋友有难,慷慨解囊,不事张扬,口碑尤高,常高朋满座,饮茶论道,挥毫疾书,亦是“寄月堂”之快事。只是文先生见到女性朋友有些腼腆,常“面泛桃花”,一时为业界捏作笑谈! 武林有“十年铸一剑”之说,而文珈十年前就名噪一时。有作家为其著文评介,其自谦功力不足,硬是压下不让发表。眼见其他朋友的评介文章及作品一一见报上刊,他却不急不躁,独自闭关十年苦练,终至炉火纯青,日臻佳境之际,文珈淡淡一句“山外有山”而处之。文坛有“文如其人”,书界自有“书如其人”之说,笔者亲闻其恩师漆光先生的赞誉:“文珈,其人品作品俱佳!” 在偌大一个川维及长寿地区,文珈在书画界的名气正日渐远播,多有前来为店名酒楼求匾的,有作家为书名题字的,有国内国企高管,政府高官索字的,一幅小楷,庾信的《哀江南赋》就倾倒了邻省的金融界老总及业界行家里手,连远在澳大利亚的洋人也来渝求索“迈克尔”的中文字幅。 论及文珈书法功底,非数十年功夫不及。然其身处商海大潮,仍心守砚田,安贫乐道,心无旁贷,笔耕不辍,终至大成,这也与其家学有关。其自幼学书,家学殷实。其兄对其影响较大,长兄文仲谨系四川重点校成都七中名师,治学谨严,每每高考之余,《四川高考招生报)必有其点评文章,文珈受益非浅,且兄弟情谊笃深。 纵观文珈书法,篆、隶、楷、行、草皆工,尤以楷书为专。业内人士皆知楷书是一切书法的基础,书中灵魂,书法中的书法。近些年来,社会浮躁,墨香变铜臭,学书多有人图捷径,跨过楷书学行、草,甚至有专攻一、二个特殊字的“写字匠”,如此何以“成家”?文珈教人弟子仍以楷书为模,老老实实,从汉字间架结构,描红人手,虽费时费力,然可从中体会汉字的精髓,练就腕底功夫,再从中演幻行、草、隶、篆就会驾轻就熟,逐渐悟出个中审美表征,艺术内涵,这是书法中的一个“铁门槛”。而跨过这道门槛,就可挥洒自如,去领悟书法中的“神、形、气、韵”,把书法变成作品,再升华为艺术。 神,即神采,是书法的灵魂;形,即形质,有时也指形式规矩。古人谓之“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但亦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这也是神、形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神采美要通过形质美表现出来,大凡书画家创作时都要把自己的感情活动与自己的丰富意象联想。融合于笔墨之中,造型出新的美仑美奂的空间、轮廓,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形美是前提,否则要“创作”干啥?而神美是内涵,且二者互为表里。 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南齐谢赫把气、韵的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唐代张彦远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虽说的是绘画,自古书画相通,书法亦如此,运、转、承、接,运气于毫端,行笔于点线,气脉通济,情韵自出,而神、形、气、韵贯通一体,自然显示出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再看文珈的书法:行、草、篆、隶的演变,神、形、气、韵的蕴涵,莫不得益于其雄厚的楷书功力。他的字尽师王、颜、柳、欧古代大师之法,又博采现代大家之长,精华骨髓,为我之用,而自得一体,更得恩师漆光先生在用墨、章法上指点,书艺更是突飞猛进。观过文珈书法,人人都说“耐看”,意即一笔一划,一招一式,无不隐含深湛的功力。如一幅苏东坡的《江城子·出猎》把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态写得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忽儿剑走偏锋,忽儿龙蛇狂舞,毫走墨泼,运笔于似醉非醉之间,以笔墨承载天地万物,把书家与词家,古人与今人的个人情感,心胸抱负浑然融为一体,欣然喷薄而出,令人扼腕击节,赞叹不已! 近些年来,文珈的作品已多见于报刊杂志,并为多家权威出版社收集进各种书法辞典、选集、作品集,亦获过国内书画界各类大赛佳作奖、二等奖、三等奖,2005年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颁奖仪式。近被中国书画院聘为特聘书画师。他还谆谆教诲学生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故而许多学生都多次获省、市、国家级各种奖项之殊荣。现文珈先生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川维中学教师。 “业精于勤,剑锋于砺;书海神游,终成大器;幸哉:歌以至甚!”—谨寄“寄月堂”共勉。 (该文厡发表于《中国文艺》07.9-10合刊)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圆觉传媒所有,转载转刊请与圆觉传媒联系。 联系qq:542242297(南山圆心) 电话:023-40513331 手机:13002362367 18602362367 (责编:南山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