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余生·辱了“诗文”险丧命时间:2022-04-17
人不能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令人可怕。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老辈人讲:“学好文化装在肚子里,强盗都偷不去”,足见文化之重要。 然,文化是用于工作生活而不是用于炫耀。何为文化?愚之拙见认为,所谓文化旨在以文化人,让人学以有用,用到该用之处而体现其文化价值为最佳。 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乃国之瑰宝,古人用言简意赅精美绝伦的文言文撰文赋诗,能令阅者摇头晃脑呤咏欣赏,此当显出文言文独特之魅力。古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哉,在古人文中比比皆是开篇即见。然在日常生活运用中则与书本知识相去甚远,不能完全效仿书中用词。如完全按书本所学词藻用于生活,或可能闹出笑话甚而丧命。 以前有个读死书的在人前总是炫耀卖弄:之,乎,也,久之成习。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总是三句话不离之,乎,也,于是人们在其话落脚总爱甩他一句:“一烟竿”,他亦不在意仍三句话不离本行。 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热得大人娃二巴心不得天天泡在水头,这位读死书的“一烟竿”亦不例外,被热得失了斯文,在一处僻静的小河脱掉束缚的衣衫,跳入流动的小河准备来他一个“河盆”沐浴,让灵动的自然河水浸润祛燥退热消暑。 岂知他先生只看到别人戏水开心消暑,却不知人家个个都是游泳练家子,他却从未到过“牛滚凼,堰塘河沟”滚过水练过泳,只凭一时兴起便有了下河试水退热,哪哓得一跳入河中便被流水卷走。他先生心头一慌三魂吓得丢了两魂,慌乱中手脚并用欲挣扎逃生,要知道求生是人之本能,不得已他先生只得求救。情急中发现一叶渔舟正在河中捕鱼忙发声呼救,口里不断呼道:“舟子来哉,吾命休也。舟子来哉,吾命休也。”可渔翁却好似视闻不见照旧撒网捕鱼,他先生见渔翁毫无出手相救之意,心知命悬一线,情急中猛喊“救命啦!救命啦!” 渔翁闻河中先生高呼救命,忙快速将舟划向先生将其救上渔船推向岸边,将其移至岸边荫凉之处,问道:“先生为何不早早呼救?徜若再晚呼救,我会摆舟他处又有谁来救你?这河里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淹死鬼?”他先生刚缓过气来听到鱼翁问及何不早早呼救,便哭笑不得申辩道,他一直在呼“舟子来哉,吾命休也。”渔翁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道:“你人都要淹死了还在抛斯文,哪个哓得你咬文嚼字在说啥子哟?要不是你喊救命,我还以为你在显本事戏水。你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终究要害你丢命。” 渔翁一阵肺腑之言令读死书先生羞愧难当,扪心细想,今日遇险差点命丧于“之,乎,也”,看来求知不可死读书,读死书。知识要活学活用方能为人谋福消灾,否则说不定身家性命有可能丢在这“斯文”上,思毕忙起身向渔翁拱手致谢作别而归。 这真是:“读书不可死读书,求知当为生活用。徜若只知去炫耀,咬文嚼字恐命丧”。此君之举可谓辱了斯文险丢命,留下了茶余饭后龙门阵贻笑大方,并被下里巴人贬斥为“读书读在了牛屁眼头”,成了一段下饭醒瞌睡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