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善齐文论·《星瀚灿烂--三峡历史文化名人》20-陆游时间:2022-04-06 “行路八千常是客”——陆游
如果单从诗歌创作的数量讲,那么,陆游肯定是中国古典诗人中的冠军。他一生的诗作,竟超过万首,且内容十分丰富,佳作纷呈。虽然,一些作品有意境与语句重复之嫌,但就其总体来说,他仍然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始终饱含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渴望朝庭早日北伐,收复沦陷的国土,洗雪耻辱,解北方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与辛弃疾一样,唱出了那个时代最高亢、最激越、最悲壮的爱国仁民歌声,成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诗人崇高的标杆。此志此愿,成为他一生的追求,成为他诗歌的主旋律,无论遭遇多少人生挫折,而此志不改,此心不灭。自青年至老迈,他初心不变。他是中国知识分子钟爱故国,心怀天下,悲悯万民最为典型的英杰之士。 人们熟知他80多岁逝世前的一首绝笔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在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前后,陆宰被免职,带着家眷南归故乡,侥幸地躲过了那一场朝庭覆亡的浩劫。 但朝庭灭亡、人民涂炭的耻辱与伤痛深深地铭刻在陆游的心中。他在《跋傅给事帖》一文中说: “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到临安应考,省试第一。然而,在第二年的复试中,却因为他名列权相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喜论恢复,被除了名。直到几年后秦桧死去,他才得到启用,任福州宁德县主薄,以后又做过一些芥末小官,但郁郁不得志。 孝宗即位,主战派占了上风,乃有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张浚主持北伐,但北伐很快失败。当时,正任隆兴府通判的陆游也被扣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归乡,一去就是5年,一直到46岁时才出任夔州通判。 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陆游于乾道二年(1166年)二2月被免职归乡,闲居家乡镜湖三山。但家中人丁多,生活窘困。即其文所记,“儿女忽其满前,藜藿至于并日”,“负不可支,食粥已逾于数月”。他曾呈送《上二府乞官祠启》,向朝庭请求一个空衔以领取俸禄养家口而不得。后又致书新任左相张浚旧部陈俊卿请求官职。终于,在乾道五年(1169年)12月6日,得任夔州通判一职,是为州官的副手。 陆游志向高远,总想着自己能任职中枢,襄赞要务,力图恢复。但现实却很残酷,他自己苦心求来的,不过是边荒小邑的一个区区通判。但是,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不得己,他携家带口,从故乡山阴出发,踏上了漫长的任职之路。 他在《将赴官夔府书怀》一诗中充分表达了对那荒僻苦寒之地的畏惧,以及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 “病夫喜山泽,抗志自年少。 有时缘龟饥,妄出丐鹤料。 亦尝厕朝绅,退懦每日笑。 正如怯酒人,虽爱不敢嚼。 一从南昌免,五岁嗟不调。 朝庭每哀矜,幕府误辟召。 终然敛孤寂,万里游绝徼。 民风杂夷徭,封城近六诏。 凄凉黄魔宫,峭绝白帝庙。 又尝闻此邦,野陋可嘲诮。 通衢舞竹枝,谯门对山烧。 浮生一梦耳,何者可庆吊。 但愁瘿累累,把镜羞自照。” 通篇悲苦之词,只在末句幽了一默:到夔州得了大脖子病(甲状腺疾病),揽镜自照,羞于见人呵! 但他不得不“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当时,陆游久病未愈,加之朝庭任官也没有严格的报到时间规定,所以,乾道六年(1170年)5月18日,陆游与亲友践别之后,于5月19日才携家10余口远赴任所。 他一家经过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沿途也顺便游览名胜古迹,留诗多首。因为山水的滋养,陆游愁郁的心境有所舒缓,渐渐变得开朗潇洒起来,恢复了那个热情壮怀的诗人本色。 在《水亭有怀》一诗中,便明显地感觉到那个英气勃勃的诗人又回来了,其诗曰: “渔村把酒对丹枫,水驿凭轩送去鸿。 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不穷。 故人草诏九天上,老子题诗三峡中。 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卿同。” 他坚信书生手中的笔,也是可以安邦定国的。 陆游一家人历时5个多月,终于在10月26日进入瞿唐峡。瞿唐的险峻给诗人以极大的震撼,但此时已是深秋,峡水相对平缓,这怕也是陆游对夔州任官的祈愿吧! 《瞿唐行》一诗曰: “四月欲尽五月来,峡中水涨何雄哉。 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 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柂师心胆破。 人人阴供待势衰,谁敢轻行犯奇祸。 一朝时云不自由,山腹空有沙痕留。 郡不见陆子岁暮来夔州,瞿塘峡水平如油。” 10月27日,历时5个月零9天,陆游一家终于到达夔州府。陆游将沿途所见所闻,举凡山川风物,古今名胜,传闻逸事,地形战迹,无不记叙周祥,写成一部日记体的著作《入蜀记》,共6卷。这是中国第一部随笔式的散文日记集,其文字自然朴素,饶有趣味,是一部文采斐然,“留心世道”的传世之作,其文卓见迭出,寄概遥深。远在12世纪,陆游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的自然风景,这种山川人文相辉映的旅游美学追求,使之成为旅游文学的经典。 “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诗人在夔州任副职,官卑职小,心情悒郁,但他对自己的公务却是尽责尽职的,十分勤勉。他在其诗中写道:“万里西来为一饥,坐曹日日汗沾衣”,放怀始得闲中趣,下马何人又扣扉。”“簿领无时了,登临亦快哉。”“期会文书日日忙,偷闲聊得卧方床。”“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荒蛮感慨多。” 他的愁绪浓重,但眼前江山又消解了他的愁烦,其《登江楼》一诗写道: “已过瞿唐更少留,小船聊糸古夔州。 簿书未破三年梦,杖履先寻百尺楼。 日暮雪云迷峡口,穷岁畲火照关头。 野人不解微官缚,樽酒应来此散愁。” 百尺楼头,迷峡雪云,确是知愁解愁的。 《雪晴》一诗曰: “腊尽春生白帝城,俸钱虽薄胜躬耕。 眼前但恨亲朋少,身外无知得丧轻。 日映满窗松竹影,雪浦并舍鸟鸟声。 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荒芜信马行。” 比起躬耕的农夫,自己还有什么得失可以计较!何况,目映松竹,好鸟鸣雪,信马平芜,岂不是别有情趣吗! 在《寒食》一诗中,诗人的心胸就更加旷达自适了: “峡云烘日欲成露,瀼水生纹浅见沙。 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厄酒对梨花。 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春风知道诗人的心意,永远相随相伴,抚慰他们愁思。 诗人纵有一己的忧怨,但对于更为凄惨的贫民,却是充满悲悯之情的,其《书驿壁》一诗曰: “峡中山多甲天下,万嶂千峰通一罅。 山民无地习耕稼,射麂捕虎连昼夜。 女儿薄命天不借,青灯独宿江边舍。 黎明卖薪勿悲咤,女生岂有终不嫁”。 山民无地习耕稼,只有冒死捕猎为主,而女子年长未嫁,独守寒舍,诗人只有祝福,聊表关切。 在《蹋碛》一诗中,他既有与民同乐的欢欣,也有悲其贫困患病的悲凉,更有对自身命运的怨叹,一首诗中,便有百味杂陈,诗曰: “鬼门关外逢人日,蹋碛千家万家出。 竹枝惨戚云不动,剑器联翩日将夕。 行人十有八九瘿,见惯何曾羞顾影。 江边沽酒沙上卧,峡口月出风吹醒。 人生未能信难知,憔悴夔州生鬓丝。 何日画船摇挂楫,西湖却赋探春诗。” 画船摇挂楫西人之深恋,乃在江南西湖饮酒赋探春之诗,他心中的煎熬隐痛何其深呵! 而在《醉中到白崖而归》一诗中,诗人一扫衰飒凄惋之气,以明快雄健的诗句,尽显出英雄本色:“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瀼西东。偶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行路八千常是客,丈夫五十未称翁。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 诗人内心情感的立体、多面、丰沛,于此见矣! 陆游诗以表现民族意识为主要内容,其诗声调宏亮,气势阔大,热情奔放,诗艺娴熟,于此诗亦可见一斑。 “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 对陆游来说,为国家和民族洗雪耻辱,恢复失之于金人的疆土,解救挣扎于金人铁蹄下的民众,是他一生的事业与追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依然坚守此志。正如他在诗中所咏:“战士死所有,耻复守妻拏”、“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千年史册耻无路,一片丹心报天子。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他的诗深沉悲怆,又炽烈似火。他也有一些田园山水诗细腻而冲淡,闲适而恬和。但这只表示,他在现实人生中难以实现理想志向,便在田园山水中追求人生境界的超脱之美。但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依然汹涌流淌。陆游的夔州诗,又何尝不是这样! 夔州是杜甫晚年流寓之地,忧国忧民是杜甫的人格基调,在这一点上,陆游对杜甫十分仰慕,并引以为同调。 其《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曰: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其《瀼西》诗曰: “千载瀼西路,今年著脚行。 匆匆衰已具,渺渺恨难平。 绝壁猿啼雨,深枝鹊报晴。 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瀼西正是当年杜甫卜居之地,纵然自己畏馋惧讥,不愿得罪上司,但家国之恨未平,心忧君国之诗情难抑。这恨,这诗情,都是鲜红的忠贞之心呵! 在《初冬野兴》一诗中,诗人嗟叹“逆胡未灭”,表白自己依然“寸心如丹”: ”关北关南霜露寒,瀼东瀼西山谷盘。 簟纹细细吹残水,鼋背时时出小滩。 衰发病来无复绿,寸心老去尚如丹。 逆胡未灭时多事,却为无才得少安。” 其《纪梦》一诗,更把一位忠直之士抱定以身许国的赤胆忠心表露无遗,最为后人铭记称道。诗曰: “梦里都忘困晚途, 纵横草书论迁都。 不知尽挽银河水, 洗得平身习气无?” 陆游在夔州有悲辛,有抑郁,但也留有美好的回忆,这是三峡山水对一个流寓诗人最温暖的抚慰。所以,在他离开夔州以后,却时时忆及,魂牵梦绕,思念殊深。 其后所作《思夔州》曰: “老年百念皆消磨,无奈云安入梦何。 壮亿公孙剑器舞,愁思宾客竹枝歌。” 其《感昔》诗,示展现出陆游对夔门风物深沉的相思。诗曰: “白帝城边莺乱啼, 忆骑瘦马踏春泥。 老来感旧多凄怆, 孤梦时时到瀼西。” 陆游在夔州任上任职1年零4个月。乾道八年一月,因任职已满,而家累颇重,于是上书宰相虞允文求干禄,即要求一分较好俸禄,以送家属返乡。同年2月,陆游离开夔州,北上陕西南郑县,投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襄赞军务,到了真正的抗金前线,开始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正是在三峡和南郑的一段生活经历,在山水与战阵中,诗人体验到一股豪雄壮阔之气。所以,他以后的诗作便有了极大的转变,情感更炽烈,而诗风更雄健了,夔门之于诗人,确实有神助之功。
(选自孙善齐著《星瀚灿烂——三峡历史文化名人》一书。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5月。) 作家简介:孙善齐,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副研究员,退休前仼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处长。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副会长,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巴渝文化网驻站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喋血钓鱼城》(巳拍成电视连续剧《魂断钓鱼城》播出)、中篇小说集《夔门诗魂》,散文集《三峡星空》《阳光下的风景》,编著《重庆读本》《重庆文学志》(以上合著)、《重睹大后方文苑芳华》《巴渝逸闻掌故》《碧血丹心》,抗疫诗文集《中流砥柱》,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之歌一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等多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