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星》钩沉之一 :创刊时间:2020-10-09
提起《雨星》文学杂志(民刊),长寿文艺圈子几乎都知晓。由雨星文学社项前、张文龙、凌华等人创办。 1992年3月至1994年10月,《雨星》历时二年余,出四期,400份左右。前两期是手抄小报,四开四版;后两期改刊为文学双月刊, 16开本58页,可容纳各种体裁文字40000—50000字左右。 当年的雨星文学社会员发展至68人,顾问6人,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两次,组织体验生活和创作多次。如今活跃在长寿文学圈的作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初雨星文学社成员。 《雨星》编辑部先后设在鱼市街和医药公司河街门市部楼上,那是前的宿舍,有许多书和石膏像。当时华已失业,正流浪着,常免费传授绘画技艺。其中,有长二中学生梅A与鱼儿等,他们就是来“吃石膏”的。梅A常提她主编的校报,前就提议办小报,一来大家有事干,二来可以常常聚一聚,交流谈心。我是办过报的,也曾主编《奔腾》诗刊,知道苦乐且自信有经验。 于是,我从随身诗稿中修改出几首,另赶制了一篇散文《孤岛乐音》;华负责幽默专栏,美术和报头;前将他92年3月的西双版纳之行写成纪实文字《版纳之行》。外来稿仅梅B的诗《爸爸的梦》和文摘几条。 那是1992年5月18日,第一期《雨星》报就这样诞生。 前在《雨星》发刊寄语中写道:“淫雨纷纷,星星点点的将愁绪挂满我们的眼帘,无限的惆怅与无奈给年轻的心灵刻上忧伤。回首追忆学生时代,那块净土上只留下天真……我们真诚地为少男少女们祝福,为你们歌唱。仓促间四仪书屋向你们献上一束心曲。我们希望听见你们的宝贵意见,以期改进我们的工作。欢迎投稿。(稿费:五张缆车票。本报地址:长寿河街鱼市街29#二楼。)” 寄语写得充满《雨巷》的诗意。不难看出,我们仍是对社会、人生及现实生活一无所知的“学生”! 《雨星》首先被流传于长二中,据梅A反映,学生们说看不懂,建议可否用油印多印一些,还夸奖本报比校报办得正规得多呢…… 2014年3月22日凌晨4、25分圆心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