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万英· “人造天河”润黄鹤时间:2020-09-27 在重庆市石柱县黄鹤镇山河村和鱼龙村相连的绵延八座百余丈高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条仿佛悬空的“人工天河”,像翠绿色的玉带镶嵌在深大湾与黑石坪之间,这就是蔚为壮观、名闻远近的龙泉大堰。它的起点在石柱县龙潭乡与山河村交界处的深大湾,终点在汪龙村的黑石坪。大堰宽1米、深1米,引用流量为每秒1立方米,全长15.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36亩,保证灌溉面积1010亩。 深秋时节,我慕名前往山河村,在村委会主任秦宗兵的带领和搀扶下,饱览了这里的旖旎风光,体验了这里的险峻山水,观瞻了龙泉大堰这一伟大的民生工程,探寻了开凿大堰时建设者们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走在不足2尺宽的堰堤上,头晕目眩、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半米深的堰水清澈见底,欢快奔腾。大堰傍依的危岩,高耸入云,不时可见石壁上当年开凿时的炮眼痕迹、滴滴答答的泉水和飞泻的小瀑;大堰外侧是约两百米高的悬崖绝壁,山脚下弯曲绵长的小河和公路,时而从五彩斑斓的树叶缝隙中闯入我的视野,路上奔跑的大货车细小如蚁。特别是撞头岩、八步岩、马家岩等堤段,大有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险。大堰东方不远处的山峰上,一只“白虎”呼啸而来,这个形如白虎蹬腿咆哮扑面而来的石山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敬畏。有人说,这就是秦汉时期土家白虎图腾的原型。相传,从前,这只“白虎”野性十足,为非作歹,常到彭水县的长顺坝等地,偷吃家禽家畜,被阴阳先生知晓后,施展定身法术,再用一颗长长的大铁钉钉在山上。 为什么要在这悬崖峭壁上开凿大堰呢?原来,那时黄鹤乡的龙泉、鱼泉大队下辖的观音坝、三房坝、红仔坝等生产队,没有水源,长期靠天吃饭,若遇干旱,颗粒无收。而与山河村交界的龙潭乡龙潭河,水量充沛,水质清洌,常年不涸。为解决抗旱问题,黄鹤公社决定开凿大堰,引龙潭水灌溉农田。 悬崖峭壁人迹罕, 猴子畏难不敢攀。 万丈悬崖开大堰, 战天斗地获饱暖。 要在50年前的黄鹤乡,用极其简陋的生产工具,横穿地形复杂的悬崖峭壁,修建一条人工“天河”,真是难于上天!从大堰组到龙泉电站前池(蓄水池),全程6公里多,要穿越天坡岩、马家岩、兰家岩、庙子岩、撞头岩、田家岩等八座悬崖的石壁,这些石壁大多与地面垂直,高数百米,如刀削一般,无路可走。 1969年龙泉大堰开始勘察设计、组建项目,1976年2月开始施工。全乡5个大队24个生产队按比例派出男女劳动力,自带红苕、洋芋、干青菜、玉米、铺盖等生活用品,在大堰组统一食宿。挖土石方的一组,打岩石的一组,在山上搭建2米见方的窝棚吃住。几个人挤在一起,风餐露宿。 无论骄阳似火、烈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冰天雪地,在险恶的工地上,广大群众肩挑背驮,挥舞抡锤,鼓足干劲拼命干。敲击声、号子声、放炮声,马不停蹄,热火朝天。 最开始炸山岩打毛坯。人们用竹篾编织箩筐,把麻绳棕索套在身上、绑在腰上,人站在箩筐里,用保险绳从山上放下去。有的两人一组,有的三人一组,一人握住六棱或八棱钢钎,一人或二人轮流抡起二锤砸钢钎打炮眼。箩筐随绳子晃动,二锤时常砸在握钢钎的手上,鲜血直流,甚至严重伤残。打好1米深的炮眼后,由专人装炸药雷管:装上3厘米的炸药后,放入带有1-2米长导火索的雷管,又装进炸药,最后埋进10厘米厚的干湿度适中的黄泥土,将炮眼夯实。 为了躲避爆炸时飞落的碎石片石,建设者们事先在山上合适的地方,用绳子把几棵树围系起来,用三根坑木和大树绑成1.5米宽、1.5米高的“三角形”防御棚,盖上枝丫和泥土。上午11点半,当炸药装毕,其他人员躲到安全区后,指挥员一声哨响,点炮人员敏捷点炮,上方人员神速拉动保险绳,将点炮人员拉上去,躲进防御棚。 毛坯打出来后,人们沿着粗糙的毛路横向进军。炮眼打的深浅、大小,装炸药的多少,导火索的长短,依岩石大小而定。为了安全,建设者们在离炮眼100米的地方,往岩壁里面挖一个1.5米见方的洞穴,上面用坑木支撑,用枝丫横竖交错盖两层,再覆盖泥土,搭建防御棚。上午11点半,工人们在两边路口设立警戒,听到预备炮的哨声,人们快速躲到安全地方。点炮哨声一响,点炮手点炮后迅疾撤离,躲进防御棚。然后边听边数爆响了多少下,以防哑炮伤人。当所点的炮全部响毕,安全哨吹响,人们才能出来活动。如有哑炮,就不能立即解除戒备。 大堰修建过程中,危险无处不在,曾有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永金,背着一包50斤重的炸药经过田家岩时,所扛灌炸药用的“挖瓢”的长把不小心抵到岩石,他连同炸药一起摔下150多米高的悬崖,当场殒命。蹇秀良、唐正文和刘太君三人在庙子岩点完炮后躲到安全地方,半小时后,仍未听见炮响。他们返回炮眼所在地,准备处理“哑炮”。突然“哑炮”爆炸,蹇秀良和唐正文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刘太君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但失去了双眼。 当然,也有个别幸运脱险的。包某回去处理“哑炮”时,在接近炮眼三四米的地方,“砰”地一声巨响,被炸起的石块和泥土瞬间飞越他的头顶,包某竟毫发无伤。秦宗山和15岁的赵姓女孩一起躲炮,女孩突然想起集体的东西掉在其他地方,就飞身跑回去取,秦宗山在原地等候。突然一石块飞来正好打中秦宗山的眼睛,导致一只眼失明,女孩却幸运地躲过一劫。 今天,开凿龙泉大堰这一幕幕追忆难忘、催人奋进的故事,依然在黄鹤镇流传着。清清的龙泉水从大山高岩横流而过,流进田野,灌溉庄稼,茁壮成长;流入村庄,滋润土家人民的心田。泉水日夜流淌,流淌着土家山寨的幸福。
|